我國醬腌菜生產的淵源
時間:2018-09-19
作者:
我國制作醬腌菜的歷史非常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3100多年前的周朝。據《周禮·天宮》鄭注記載:“大羹不致五味,钅刑 羹加鹽菜矣?!逼浜蟆抖Y記·內則》中又記載:“編有牛肉焉,屑桂以姜,以酒諸上而鹽之,干而食之?!睍r至秦漢,出現了豆麥醬,蔬菜的腌制逐步發展到醬漬。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的醬菜豆豉姜,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醬腌菜的實物證據。
在東漢崔的《四民月令》中有“正月可作諸醬,上旬炒豆,中旬煮之,以碎豆作末都,至六七月之交,分以藏瓜”的記載。隋代的杜臺卿注稱:“末都,醬屬也?!边@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用豆醬做醬瓜的最早記載。 到南北朝時期,各種類型的醬腌菜已經相繼出現。偉大的農學家賈思勰在所著的《齊民要術》中就記述了許多種類的醬菜制作方法。如用醬油做醬菜,用酒糟做糟菜等等。唐朝時的制作醬菜技術不僅得到很大發展,而且還傳播到了日本。公元753年,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成功,將制醬方法也傳入日本。著名的奈良漬就是鑒真所傳。至今日本人還傳誦著“豆腐醬菜數奈良,來自貴國育圣鄉,民俗風氣千年久,此地無人不稱唐”的佳話。
醬腌菜的制作到了明清時期,工藝和品種均取得了很大發展,很多古籍都有詳盡記載,其加工工藝、品種流傳至今。